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?
“端午”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,俗重此日也,与夏至同。”端,古汉语有开头、初始的意思,称“端五”也即“初五”。《说文解字》载:“端,物初生之题也”,即说端为初的意思,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“端五节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载:“初五为五月单五,盖“端”字之转音也。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,《岁时广记》说:“京师市尘人,以五月初一为端一,初二为端二,数以至五谓之端五。”
《***王表》与《三命通会》均有载,远古时古越人***氏已发明天干地支,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。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,根据干支历,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,第五个月正是“午月”,午月午日谓之重午,而午日又为“阳辰”,所以端午也叫“端阳”。
据统计,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,达二十多个,如有龙舟节、重午节、端阳节、端五节、重五节、当五汛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蒲节、浴兰节、女儿节、午日节、地腊节、正阳节、龙日节、粽子节、五黄节、诗人节、屈原日、躲午节、解粽节、端礼节、五月初五、五月当午等等。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“五月初五”,唐以后,“端午”便取代“五月初五”等别称,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。
公元前278年,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,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
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,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,在春秋战国时期,吴国重臣伍子胥被同僚谗言陷害,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,并把他的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。
也有人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而设,相传曹娥父亲打渔时溺水,多日不见尸体,年仅十四岁的曹娥便于五月五日投江救父,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,就此被传为神话。
端午节的由来?
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。午日为“阳辰”,午月第一个午日,故称端阳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正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,故称之为“端阳节”。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,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***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,处在全年最“中正”之位,正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是“飞龙在天”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[1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故事吗?
纪念屈原说
据史料记载,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,楚国大夫 屈原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的消息后,悲愤地写下绝笔作《怀沙》,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。沿江的百姓们知道后,都纷纷载船前去打捞,并将粽子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。后来便在这天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,因此,端午节又被称为“粽子节”。
纪念伍子胥说
除纪念屈原外,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春秋时期,楚国人 伍子胥的父兄被残暴的楚平王***后,他逃到吴国助吴国一步步强盛,并攻破楚国为父兄报仇的传说。
夏至说
1983年,刘德谦先生在《端午始源有一说》中,认为端午来自夏、商、周时期的夏至,他的解释源于《岁华纪而》中对端午的描述为“日叶正阳,时当中夏。”即端午节处于夏季之中,因此,端午节又被称作 “夏节”、“天中节”。而有关竞渡、吃粽子的习俗,隋代人都将它们视为夏至日的***活动,而并非是打捞投江的诗人屈原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